本報邯鄲電(通訊員李運強 記者陳正)5月6日,肥鄉縣城東北長安商貿城建築工地在施工時,挖掘機挖出一通古青石碑。經當地文物部門鑒定,該通青石碑為甲申年(1644年)五月初二所立,距今已有370年曆史。據悉,這是該工地在9個月內發現的第二通古石碑。去年,該工地曾出土過一通588年前的明朝洪熙年間青石碑。
  8日下午,記者電話聯繫到肥鄉縣文廣新局楊俊月科長。她告訴記者,該石碑已被妥善保管在縣文廣新局院內。記者在大院東牆車棚下見到了這通古石碑。古石碑為青石材質,無碑帽、底座,出土部分保存基本完好。經現場測量,該古碑長114釐米,寬37釐米,厚25釐米。
  該石碑無紋飾圖案,從外形上看,與肥鄉縣同時期的其它古石碑相比,顯得有些簡陋、小巧,僅在正面書有楷書碑文,字體飽滿,雋秀工整,具有較高的觀賞和文學價值。石碑右側書有:任直隸廣平府肥鄉縣主薄年四十六歲十二月十二日辰時生卒於;中間文字略大:順故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沈公之神墓。
  據清雍正十年《肥鄉縣誌》記載:沈如絲,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氏,在肥鄉縣任主薄時,於甲申年(1644年)五月初二去世,時年46歲。因天熱路遠,兵荒馬亂,兩個兒子和他的同事將他埋在肥鄉縣城東北漳河邊。肥鄉文史專家劉永清經考察確認,該墓碑主人正是沈如絲。
  肥鄉文史專家劉永清介紹,碑文顯示“順故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沈公之神墓”中的“順故”有特別之處,據考證,甲申年五月初二即公元1644年6月6日,即崇禎十七年,同時也是清順治元年、大順朝永昌元年(李自成),這一年正值明朝、大清、大順三朝交替之時。
  史料顯示,1644年6月6日,清朝八旗軍到達北京。李自成山海關兵敗後,退至北京。1644年6月3日,李自成在武英殿登極稱帝。6月4日,李自成下令焚毀紫禁城宮殿和各門城樓,率領大順農民軍撤出北京。而此時,占據廣平府肥鄉縣的仍是大順政權的石傳聲,“崇禎十七年三月,闖賊李自成由山西大同寇北京,遣偽官石傳聲徑武安到肥…,置鄉紳於獄,比餉銀,其偽將軍劉芳亮率賊眾數萬由大名過肥鄉、抵廣平,四月自成敗,傳聲狼狽遁”(雍正十年《肥鄉縣誌》捲二,《紀事》),可見,這個“順”字指的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。劉永清告訴記者,大順朝在1645年即被清所滅,因存世僅一年,所以現在能夠發現的文物很少。這通古石碑的出土對於研究當時的歷史、政治、文化具有較高的價值。
  目前,該縣文物部門正在擬定對古碑的下一步保護方案,並已拓下碑文做深入研究。
  (原標題:肥鄉驚現一“大順政權”古青石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20hapw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